發表文章

非核家園和深度減碳可並行 中研院士籲政府加快發展再生能源

非核家園和深度減碳可並行 中研院士籲政府加快發展再生能源 2019-06-06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 中研院耗費 3 年時間,完成台灣第一本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對於能源議題在台灣社會的討論,往往面臨非核和減碳二選一的局面,院士王寶貫認為,非核家園和深度減碳是可以並行的,台灣應該加快發展再生能源的腳步,核能並不是再生能源,核廢料問題也還無解。 中研院建議書中提出三點建議,包含啟動「台灣深度減碳途徑」、建立對話平台並以公眾審議程序開展社會溝通,以及訂定「氣候變遷法」,希望能作為政府施政參考方向,創造經濟與深度減碳的雙贏發展。 撰述小組的 中研院院士王寶貫認為,深度減碳和非核家園是可以並行的,兩者也不是對立的,關於核能很複雜,現在談核能也很政治性,目前政府的大方向還是往非核家園在走,現在核廢料還是無解,核廢料有解決辦法之前,核能應該要暫緩,有人說未來核能技術會提高,那就等未來再說吧,不能先畫大餅。 王寶貫指出,我們的建議有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要加快再生能源發展的腳步,而核能並不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一直成長,北歐國家絕大多數都是風力,如果到歐洲,風電到處都是,別人都已經成功了,台灣目前爭議還很多,執政者需要拿出辦法來,科學家可以提出建議,給出技術上的方向,具體政府要採取什麼政策工具就是政府的決策。 對於目前能源議題在台灣常常被當作選舉工具操作,王寶貫對此表示,大家應該回歸理性討論,希望不同團體之間,包含環保團體、政府單位和產業界,不要把自己跟對方當成是對立的,我們都是共同體,大家都是合作者,一起達到目標。 https://www.pvesco168.com.tw/news-detail-2323399.html

談能源 賴清德:核四根本無法重啟

談能源 賴清德:核四根本無法重啟 2019-06-05 22:37 聯合報 記者 丘采薇 ╱即時報導 最近民間正在發起「重 啟 核四 公投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今天到台大集思會議中心演講,被問到重 啟 核四公投如果過關,當選總統後會重 啟 核四嗎?對此 賴清德表示,核四根本無法重 啟 ,核四已經幾十年了,即便是台電資深員工,也對核四重 啟 的安全沒有把握,大家以為重 啟 核四不必花錢,但前閣揆江宜樺曾經在任內將重 啟 核四預算送到立院,總共 500 多億元,朝野都反對。 他說,一定要讓國人知道核四的真正狀況,讓公投無法過關,才有辦法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賴清德說,他推動立法院十幾年前通過「環境基本法」,納入 非核家園 條款,規定政府要用心規劃,讓台灣朝向非核家園,這四個字也是在立法院第一次出現。他說,他支持非核家園,但必須注意穩定供電,台灣經濟非常重要,民生生活很要緊,另外是注意空汙排放,並藉以提高產業。 賴清德說, 目前核能發電在台灣能源占 12% ,政府規劃用再生能源取代,在他擔任閣揆任內,不管是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進度都正常,未來盤點時,要達成那個目標會越來越困難,去年公投通過後,刪除電業法 95 條之一,取消 2025 非核家園條款,但也沒有反對非核家園目標,只是不一定在 2025 年達到。 賴清德說,他當時跟所有同仁說,再生能源的建置要如期達成,社會才不會有意見,社會要的是有電,但如果目標沒有達到,又硬不要用核電,造成缺電,這才是社會問題,因此在公投通過下要更加努力,再生能源要如期達標。 https://www.pvesco168.com.tw/news-detail-2323402.html

新太陽光電推動計畫 月底上桌

新太陽光電推動計畫 月底上桌 工商時報【馮建棨、呂雪彗 ╱ 台北報導】 經濟部打算在 6 月底提出新一期「太陽光電二年推動計畫」,今年預計要推動 1.5GW ,明年 2.2GW ,合計推動 3.7GW (地面型+屋頂型),可望吸引投資金額 2,240 億元。 知情官員並表示,經濟部能源局正在評估,二年期計畫會不會太短,若太短,期程不排除拉長至三年,一旦端出三年推動計畫,太陽光電設置目標量會逾 5GW ,投資金額則上看近 3,500 億元。 太陽光電計畫期程是 2025 要達到 20GW (屋頂型 3GW +地面型 17GW ),據經濟部迄 5 月底統計,屋頂型太陽光電已設置達 2.8GW ,可望在今年底前達到 3GW 。 能源局官員表示,部分地方政府放寬地方自治法規,一般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有較大空間,另能源局正偕同工業局,盤點工業區可用屋頂範圍,預計將新增 1GW 至 1.5GW 裝置容量;而地面型受限地方政府法規還在調整,時程較慢。因此能源局擬全面盤點,調升屋頂型目標,下修地面型目標,但整體太陽光電維持 2025 年達 20GW 目標不變。 第一期「太陽光電二年推動計畫」,去年已執行完畢,行政院指示經濟部規劃第二期計畫,預計月底出爐,並呈報行政院核定。知情官員說,初步構想新一期「太陽光電二年推動計畫」,今年推動目標為 1.5GW ,明年為 2.2GW ,合計 3.7GW ,希望太陽光電 2020 年達 6.5GW 目標。以 1MW 投資 6 萬元估算, 3.7GW 可望吸引投資 2,240 億元。 官員透露,在新的二年推動計畫中,會將地面型示範計畫納入,主因是地面型樣態很多,例如魚電共生(魚塭)、污染性土地等,涉及較多利害關係人,必須溝通協調,有示範案例帶動,可加速地面型舖設時程,其中中油高雄煉油廠可能是示範地點之一。 地面型部分,經濟部已盤點出 3.1 萬公頃的土地,將分期評估使用,新一期的二年推動計畫地面型若設置 1.5GW ,約需土地 2,000 多公頃。 第一期推動計畫分兩大項進行,屋頂型使用中央公有屋頂、工廠屋頂、農業設施及地方政府公有、商用、民宅等其他屋頂;地面型則使用魚塭及水庫滯洪池等水域空間、已封閉掩埋場、鹽灘地,及地層下陷地區。 https:...

拚屋頂型太陽光電 產業園區將成要角

拚屋頂型太陽光電 產業園區將成要角 2019/06/08 工商時報 馮建棨 經濟部將提出新的太陽光電二年發展計畫,其中會選定產業園區作為加快推動屋頂型的太陽光電的主軸,今明兩年預計工業區土地設置目標接近 500MW 。 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目前工業區回報進度受理狀況還不錯, 不過產業園區開發屋頂型太陽能光電,不只有經濟部管轄的工業區,另還有加工出口區、地方政府所屬工業區及科技部管轄的科學園區等土地,經濟部未來希望提升屋頂型總體推動目標,因此也會就產業園區的土地進行全面盤點。 工業局官員透露, 2018 年盤點出來屋頂型可用面積有 386 公頃,以每公頃可設置 1MW 來推算,去年就有 386MW 的裝置容量,今年目標是 237MW ,截至 5 月底為止,有遞件申請數量有 115MW ,相當於有 150 家業者投入,今年後續 138 公頃需要努力,以目前速度來看,今年有機會可以達標。 能源局官員透露,明年推估在工業區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目標約會提升至 250 ~ 300MW ,最終工業區土地以設置 1,000MW 為目標。官員說, 法規不但訂出新開發的工業區屋頂必須有 10 %來裝設太陽光電設備,且新進駐園區的投資的企業廠房,都必須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光電。 官員表示,產業園區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總體目標能達 2GW ,在太陽光電總體目標 2025 年達 20GW 不變下,為加大屋頂型的設置,產業園區會是重中之重的布局。 至於地面型方面,經濟部正在盤點還能利用的土地,像受污染的土地在不影響除汙過程下,會找尋合適地點來做示範場域。至於推動區域,官員指出,會北中南同步推動,北部目前是鎖定桃園及中壢,中部則是台中、雲林、彰化,南部則是台南、高雄及屏東,盤點合適的工業區進行建置地面型太陽光電的評估作業。 https://www.pvesco168.com.tw/news-detail-2323404.html

《思想坦克》「以核減煤」沒告訴你的事:廢核、減煤、綠能其實互不矛盾

《思想坦克》「以核減煤」沒告訴你的事:廢核、減煤、綠能其實互不矛盾 芋傳媒 作者為趙家緯 全球重要的能源研究智庫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於五月底發表《潔淨能源系統中核能的角色》( Nuclear Power in a Clean Energy System ),報告中提出若任憑已開發國家中的核電除役,將對能源安全以及減碳目標的達成,具有不利的影響。 而國內相關外電則以 「 IEA 籲西方國家延長核電廠使用壽命以免電費和排廢飆升」 或「 IEA 示警:核電廠若掰了恐電價漲、空污 增 」為題,並引述 IEA 署長 FatihBirol 發言:「替核電廠延壽,不僅是講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也能維持氣候變遷目標。這是當前最迫切的決策考驗。」而各國擁護核能發展的人士,亦紛紛贊同這份報告的政策建議。但倘若仔細分析該報告,其提出對於核能成本以及核綠互斥的分析,恐非擁核陣營所樂見的。 無可迴避的核能成本警鐘 IEA 報告指出歐美不願意投資新核能電廠計畫的根本原因是在於興建延宕與成本飆升 ,原本期待芬蘭、法國以及美國進行中的四個新核電計畫可推動核能復興,但美國南卡的 VC Summer 核電計畫在因興建成本不斷增加,故電力公司在已經投資 90 億美元的狀況下,還是寧願認賠殺出,於 2017 年終止此計劃。 其他三個持續興建中的計畫,其興建成本已增加為規劃時的三倍,平均工程延誤期更超過五年。平均而言,近期核電平均興建成本已達 2005 年四倍以上。 另一方面, IEA 在報告中亦證成了「核綠互斥」此論點,直指「核電發電量的削減強化了各國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 Lower nuclear output reinforces the call on renewables )。 IEA 分析中提出,在以達到巴黎協議減碳目標的永續發展情境下,原本已開發經濟體中的核能發電量在 2018 年至 2040 年間約需增加 10% ,但若不推動核電廠延役,將會導致核能發電量減少 65% 左右。 但這減少的缺口,卻是可由再生能源補足,不會增加燃煤甚至燃氣的發電量。該報告中指出已開發經濟在未新增核能投資的狀況下,仍是有可能達到巴黎協議的減碳目...

RE100 國際綠電年報紀要:台灣首度被寫入報告、企業對綠能需求看漲

RE100 國際綠電年報紀要:台灣首度被寫入報告、企業對綠能需求看漲 2019.05.03 低碳生活部落格/文:高宜凡 「我們了解到,使用具成本效益( cost-effective )的低碳能源,是讓企業持續成長、而且提高韌性( resilience )的關鍵!」 低碳生活部落格/文:高宜凡 趕在去年底於波蘭舉辦的 COP24 前,百分百綠倡議組織 RE100 提早發表了 2018 年報《 MOVING TO TRULY GLOBAL IMPACT: INFLUENC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MARKETS 》,這不但是該組織第四度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更彰顯了「企業」對綠電市場發揮強大主宰力的趨勢。 亞太成亮點,「台灣」首次被寫入 年報首先揭露,截至 2018 年 11 月, RE100 已吸引全球 155 家企業加入,短短一年內增加了 37 家新會員,包括兩家台灣企業:大江生醫( TCL )、科毅研究( 3dL Inc ),事實上,另一家歐萊德( O'right )也在不久前加入,只是來不及列入統計。巧的是, RE100 前三名台灣會員,清一色皆來自美妝與保養品產業。 上述 37 家新面孔,即有 10 家來自日本,大洋洲也在去年出現天字第一號:澳大利亞聯邦銀行(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整個亞洲和大洋洲累積已有 25 家 RE100 成員,僅次於歐洲( 77 家)和北美( 53 家)兩大區域。 從企業總部所在國家來看,美國( 51 家)和英國( 29 家)依舊遙遙領先,急起直追的日本( 13 家)也可列入領先群。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不僅首次被 RE100 寫入,年報內容還多次提及,似乎頗為關注台灣的綠能市場發展。 能源消費部分,這 155 家企業每年合計能源需求高達 188 TWh (太瓦時, 10 億度電力),若將其視為一個國家,足以名列全球第 23 大電力消費國。(去年數據為: 122 家企業、用電需求 159 TWh 、世界第 24 大用電國) 平均目標 2026 年,逾 1/4 已用 95% 綠電 進入正題,該報告統計的是 2017...